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慈山寺遊

自去年慈山寺落成並開放供善信參觀後, 我一直只聞其名而未有機會參拜。日前得友人相邀終於成行。是日天朗氣清, 和風習習, 連遠方山水也清晰入目。慈山寺地方闊落, 建築線條樸實無華, 顏色低調(一律炭灰色), 沒有一般寺廟那種綠瓦黃牆的俗氣, 少了嗆鼻的瀰漫煙火(慈山寺禁燒香燭衣紙), 沒有人山人海的紛沓(每天只接待不超過500位訪客), 身處如此莊嚴的清修聖地, 倍感脫俗出塵, 足以洗滌心靈。

 慈山寺訂明寺院以提供靜修環境為目的, 無意發展為大眾旅遊景點, 因此不能隨便參觀參拜者須預約方可入寺 預約可透過網上申請(每通申請最多批六位入場), 每日分八個時段接待四百至五百人。我們一行十二人, 分兩人獨自申請剛好湊夠人數。

 有幸一遊聖地, 少不免拍下照片留念。現先來分享一些照片(其借用自網上的官方照片另作注明):
 


慈山寺是香港一座大型佛寺,位於新界大埔區汀角船灣附近的洞梓,佔地46,764平方米,建築樓面面積達5,100平方米,李嘉誠捐資15億港元興建,於2014年竣工,20154月啟用。(圖片借用自網絡)
 



建築中的慈山寺略具雛型未成形的觀音像仍是支架(圖片借用自網絡)
 



慈山寺分三個區域,中間是寺殿,僧寮和觀音像則分別座落在兩旁。慈山寺採取了低調建築,顏色、材料及比例都配合自然環境,以求營造修行氣氛;當中大雄寶殿 (佔地約1,027平方米樓高18) 的建築比例乃依從唐朝佛寺,屋頂不高,尺度配合八仙嶺的高度。
(圖片借用自網絡)
 



虛線內範圍是李嘉誠專用的獨立屋。守衛森嚴, 屬於高度設防,安裝有防彈玻璃的門窗、閉路電視、紅外線系統等, 嚴禁閒雜人等走近。(圖片借用自網絡)
 



慈山寺門外排隊等候入場的人士。寺位於山腹, 遊人須沿山腳徒步上山, 頗費腳力的。由於朋友中有不良於行者, 我們可以申請特別許可駕車入寺。
 



清修聖地, 此行自當稱為「參學」。
 



沿斜路入寺, 環寺的山麓鬱鬱蒼蒼, 沒有民居樓宇、電纜架、廣告招牌, 讓人心神也靜下來。
 



左上為鼓樓。
 




  不同形態的蒼翠草木, 打破硬朗的橫線條。

進入寺院的「山門」。
山門,又稱三門三解脫門,禪剎七堂伽藍之一,是漢傳佛教佛寺建築中的大門建築名稱。北宋類書 《釋氏要覽》卷上 《住處》曰:「凡寺院有開三門者,只有一門亦呼為三門者何也?佛地論云:大宮殿三解脫門為所入處,大宮殿喻法空涅槃也。三解脫門謂空無相無作,今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槃人居之,故由三門入也。」山門又作山寺,為寺院之別名,猶如沙門。
 



走着走着, 不知不覺間眼前冒出觀音像來。
 



76米(相當於約25層樓)的戶外青銅合金觀音像, 為全球第二高,僅次於108米高的海南南山海上觀音聖像聖像坐北向南,與位於大嶼山的天壇大佛遙遙相對。
 



慈眉善目法相莊嚴的觀音, 俯視眾生, 右手持智慧寶珠,左手灑淨水, 消除眾生苦難。
 







當年建築中仍未成形的觀音像支架。(圖片借用自網絡)
 






供奉觀音的「普門」。殿前有楹聯:
右聯: 普賢精舍十行願教化接引婆娑大眾
左聯: 觀音慈現千手眼悲愍救度法界群蒙
 



普門」殿內的觀音像。殿內聖壇兩側設有木几, 供參學者專心抄「心經」。



「普門」前的圓形大水池。
 



  普門的左邊是「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前有石碑, 記述慈山寺建寺的因由與寺院的規模。

 


  大雄寶殿」外廊。




大雄寶殿」內供奉有三尊佛像: 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及阿彌陀佛,佛頂有金蓮花華蓋。佛像後的空間有大幅壁畫,取材自敦煌石窟,並擺放了國學大師饒宗頤手筆的《心經》。
 



大雄寶殿」內柱上有楹聯:
右聯: 慈雲靄靄慧日高懸法雨惠十方福蔭群萌禪意暢
左聯: 山色青青伽藍肇始眾生信三寶心開淨土道風揚

誦唸之間, 我留意到楹聯內含「嘉、誠」兩字。富豪建寺修行積德, 可惜仍拋不掉俗念, 留戀名聲, 畢竟未能放下凡心。
 







佛陀悉達多太子出生時向四方行七步, 足踏蓮花, 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誦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
 



寺內有淨水池, 參學者可以用木盂盛水, 再步行至觀音像前許願祈福。

 

信眾在此水池注入淨水, 同時誠心許願祈福。(圖片借用自網絡)
 















在大雄寶殿前,大庭院的青銅燈籠則參照了位於日本奈良的東大寺的作品(圖中下端)
 



臉朝大雄寶殿的韋馱殿
 



韋馱天是佛教的知名護法神,為執金剛神之一。韋馱天的形象,一般是古代身披盔甲、手持寶杵(降魔杵)的武士。漢化的韋馱天為穿戴盔甲的少年武將形象,手持法器金剛杵,或雙手合十將杵擱置肘間(表示該寺為十方叢林,接待寺),或以杵拄地(表示該寺為非接待寺)。通常置於天王殿大肚彌勒佛像背後,臉朝向大雄寶殿。
 



韋馱殿門上的門環。
 



寺內環繞大庭院周邊的迴廊, 在此可以遠眺遠方的天光水色。
 



寺內每十五分鐘便敲響寺鐘, 鐘聲遠近可聞, 靜穆中更感安祥, 雜念全消。鐘聲響起之際, 多處皆有寺方人員舉起紙板, 上書「靜」字, 囑咐大家保持肅靜, 以示尊敬。此情此景, 想起了唐詩人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餘鐘磬音。
 



慈山寺待客周到寺內設有餐廳, 提供免費飲品(如咖啡奶茶果汁)和糕點接待員十分友善, 輕聲細語, 一派佛門祥和, 讓人有賓至如歸之感
 



餐廳內休憩的客人, 大都很守規矩, 少有高談闊論。餐廳盡頭設有小佛壇, 名為「五觀堂」。壇旁掛上一副對聯。

 
 



五觀堂」對聯曰:
右聯: 五觀若存千金易化
左聯: 三心未了滴水難消
留意下聯「」字少了中間一點, 觀者該明其意。

注: 五觀: 眼、耳、鼻、舌、身五官有關的感覺, 也是人煩惱和罪孽的來源。
 
 

餐廳外有一小院, 陽傘椅桌俱備。石圍牆外山光水色, 如斯寧謐的環境, 坐上半天也嫌不夠。
 



餐廳旁有一房間正在修葺, 內存一些神器。「X子位」不知是何意思? 也唸不出第一個字的讀音, 字典也查不到。
 



另一件不知名的神器。
 



再另一件不知名的神器。
 



用手機PANO制拍攝的全景圖。不過景物被拉成直線, 實際上是三邊的。
 



另一幅用手機PANO制拍攝的海天全景圖。

2016年5月5日 星期四

浮生瑣記


春夏交替之間, 乍雨乍晴, 忽涼忽熱, 這種沉悶的天氣最是惱人百無聊賴之中, 平日定時寫博文的習慣也提不起勁。雖然如此, 手還是癢癢的想寫點東西, 那就寫點家居雜記罷。

 
<擾攘>

以前閱報總會細讀社論, 但自佔中以來, 報章滿紙喧鬧。別說國際間的紛擾, 就連這彈丸之地的香港也難得一點清靜: 派系之間互相攻訐、議會拉布、港獨爭拗、議員擲杯、大學副校長任命事件、報人被炒風波、行李特事特辦、銅鑼灣書店人員被失蹤、內地高官捲入官巴拿馬文件曝光、基建超支、一地兩檢、反水貨客示威、自遊行問題、醫護問題、繁簡字爭拗、小三TSA評估、課業壓力、學生自殺、丁權爭議、以至娛樂圈那小圈子的虛浮…, 種種沒完沒了的反覆報導, 無日無之, 煩厭得讓人連大標題也懶得去讀了。長此下去, 這種日子幾時算完?



<開卷>


 
年少時沉迷閱讀, 過千頁的巨著也等閒視之, 幾天可以啃完一部。現今年紀大了總是少了這度勁兒, 翻兩三頁書已眼皮重如鉛塊, 兩下子便夢遊南柯。不過近日一口氣讀了三部頗為引人入勝的日本史: 1) <A Short History of Japan>2) <江戶日本>3) <另類日本史>, 了解了不少日本的歷史和民族性。 在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前的1000多年裏, 日本幾乎不在中國人的視野裏; 1895年之後的100多年裏, 這個昔日在中國人看不起眼的邊陲小國卻突然跳進了中國人的視野, 並改寫了中國的歷史。日本人這個島國民族性格矛盾, 既自卑又自大, 脫亞入歐是其美夢, 以武力侵略鄰邦為富國之道。悽美的櫻花象徵了大和魂和日本的軍國主義。 諷刺的是, 日本戰敗後, 櫻樹幾乎被砍伐殆盡。整個1950年代日本人對櫻花漠不關心。但1960年代日本經濟騰飛之後, 加上在主子美國的保護傘下得瑟慣了, 軍國主義之陰魂復活, 在列島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植櫻運動, 日本再度成為櫻花國度, 成為哈日一族趨之若鶩的朝聖熱點。
 
 
 
<觀劇>
看劇差不多是我每晚的消閒節目, 不過我早已放棄了本地那粗製濫造的電視劇, 而內地電視劇、韓劇和日劇倒時有驚艷。較遠的不說了, 只想介紹近日看過與待看的幾部:
1) 內地劇<琊榜> (劇情緊湊, 峰迴路轉, 熔武俠與愛情於一爐。)
2) 內地劇<明妃傳> (一部女性勵志古裝劇,講述中國明代女醫者譚允賢的傳奇故事。)
3) 日劇<花燃ゆ> (發生自幕府末年至明治維新時期的真實歷史故事。)
4) 待看的還有<芉月傳> (<甄嬛傳>的同類長劇。)
5) 韓劇<太陽的後裔>剛熱播完畢, 或許會湊興一看。
 
 

<花事>
一段寒冬, 讓家中陽台的盆寵沉靜了多時。近日天氣回暖, 騷動了根芽, 盆寵紛紛活躍起來了: 葉芽抽動, 花蕾亂冒, 有幾盆還綻開了花兒。愛花還得惜花, 追肥、換盆、翻土、除殘梗、滅虫…, 這陣子又有得我忙了。


 每次經過太子花墟都忍不住手買一兩盆花草, 日子久了竟也把陽台擠得差點無立足之地。連窗框也掛滿了吊盆。




春暖花開, 石斛也冒出花兒了。
 



  石斛花又薄又嫩, 形態優美, 可惜個多星期便凋萎了。 (字粵音是”)




一盆洋蘭也盛開了, 洋蘭較耐開, 一段日子也不凋謝。
 



  另一盆蘭花, 有如點上了胭脂的美人。




  難得開花的仙人掌。




  一組易打理的仙人掌科植物。




<禮物>

年來友人K君送禮不絕, 塑像(佛、觀音、和合二仙、達摩)、形形色色的玉石雕刻、水晶、紫砂茶壺、小沙彌群像、筆筒、飾物木座、茶葉…, 數量之多, 家中差點已無空間擺放, 再下去可以開店了。最近K君又送來幾件擺設。其一是泥塑麻雀; 其二是錫茶罐; 其三是磨砂彩繪鼻煙壺。聽說還有幾件陸續要送過來, 回他什麼好呢? 一下子想起魯迅的「赤練蛇」。


  泥塑麻雀。雖不是精雕細琢, 卻也粗中帶幼, 放在盆寵之間, 倒也添上不少趣味。




六面形鍚茶葉罐(白鑞-Pewter)。每面各飾以不同主題的竹浮雕。罐身厚重, 把玩之間自有一種特別的質感。




  鍚茶葉罐的蓋子上有荷花浮雕, 呼應着罐身的竹, 混為一體。




  磨砂玻璃鼻煙小瓶, 瓶內壁手繪上荷花, 添上一點賞玩趣味。




<雅興>



家的大廈管理處也夠雅興, 在停車場通道旁擺設了一只大型水族箱。開始時是一大缸大肚突眼金魚。管理處其中一位胖哥竟也有柔情的一面, 定時清理魚缸苔蘚、 餵魚、換水、調溫。每次見胖哥打理魚缸時都見他面露憐愛之色。有一天經過魚缸, 驚見多尾死魚載浮載沉, 其他的也奄奄一息。詢問胖哥發生何事。他哭喪著臉說: “落藥重手咗囉!”今天魚缸又見來了一批新移民 --- 錦鯉。但願胖哥吃一塹長一智, 不要再來一幕悲劇。
 
 
************            ************           ************
 
 
平凡的日子就是這樣過的。國家大事不容我等草民置喙, 改也無計, 救也無力。 還是寄情於花草書籍, 煩擾之中圖一點安寧吧。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