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30日 星期四

中國震撼





最近搭朋友順風車在「掏寶網站一口氣買了三部「張維為」的著作。順出版次序是中國震撼中國觸動中國超越。剛讀完了第一部《中國震撼》, 感覺可讀性甚高, 因此想推薦給大家分享。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國之後, 中間經歷土改、大躍進、十年文革, 其禍害之烈, 不單大傷國家之元氣, 更拖慢了國家的發展幾十年。文革後近三十多年來, 國家痛定思痛, 在嚴重困難的情況下, 以實事求是的精神, 奮力改革, 衝破重重阻力,終於走上康莊大道, 崛起成為一個“文明型國家”。無可否認國家有不少缺點, 但優點仍是不少的。中國的崛起震撼了全世界,而這獨特的“中國模式”也成為了國際學界、理論界熱議的話題。作者張維為教授通過自己走訪一百多個國家的所見所聞,以國際關係學者的深厚學術背景,以其獨特觀察和理性分析,豐富了“中國模式”的深刻涵義,更提出了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型國家”崛起的命題。



中國正在崛起, 在國際間已被視為可以跟西方平起平坐的強國。中國社會已完成了一個從封閉的社會向開放的社會進化, 並和西方同步地轉向「信息社會」。然而, 正因為這個冒起, 在西方列強與東南亞鄰國的環伺下(尤其是面對美、日聯手對中國之制肘與挑釁、與亞洲鄰國之領土紛爭、美國直接介入亞洲事務等等), 中國又該怎樣去應付這競爭局面帶來的挑戰(如近期發展的「一路一帶」大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IIB --- 稱「亞投行)? 進行國際化的同時間又該如何以國力影響世界未來發展, 特別是世界經濟、政治秩序的演變? 對內又要如何認真地處理千百種問題? : 城鄉貧富之大差距、貪腐情況、法治水平和監管的步伐、環境污染問題、掃盲、疾病、就業、溫飽、居屋、教育、公民文化素質、直轄市和特區之起步、沿海之開放、中西部大開發戰略、國防、外交、金融經濟、貨幣、稅收、市場、外銷內銷、本國地方主義之紛歧、法治社會方面的諸多挑戰、良政專制與民主之間效率優劣的爭辯、強勢政府與弱勢政府之間的分別、向世界各國詮釋的競爭標準(尤其是面對美國的多元標準)......。要經營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 談何容易? 千頭萬緒, 這種種的問題, 正是中國崛起進展過程中的陣痛。我們未必認同國家的政治體制, 但在民族存亡這大是大非的問題面前, 我們需要暫時放下政治意識形態之爭, 認真地、客觀地去了解自己國家面臨的處境、治國之困難和未來要走的道路。





本書提出,中國的崛起不是一個普通國家的崛起,而是一個五千年連綿不斷的偉大文明的復興,是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文明型國家”崛起的深度、廣度和力度都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的。這種“文明型國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長處而不失去自我,並對世界文明作出原創性的貢獻。



《中國震撼》是“中國模式”論的最堅實有力的理論著作,其歸納的“中國模式”的八大特點和八大理念,是“中國模式”論精闢的理論總結,它將豐富關於“中國模式”的理論研究,同時,也讓國人以及世人更客觀地認識中國崛起的事實,理解中國崛起背後的文化內涵。





<作者簡介> 



張維為,復旦大學外文系畢業,日內瓦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博士,曾為英國牛津大學訪問學者。現為日內瓦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日內瓦亞洲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春秋綜合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復旦大學兼任教授。著有《鄧小平時代的意識形態與經濟改革》(英文)、《改造中國:經濟改革及其政治影響》(英文)、《重塑兩岸關係的思考》、《中國觸動全球》等著作。發表過許多關於中國經濟與政治體制改革、中國發展模式、比較政治、外交政策以及兩岸關係的文章。上世紀80年代中期曾擔任鄧小平及其他中國領導人的英文翻譯。走訪過一百多個國家, 以其親歷百國現實,從全球視野中比較“中國經驗”,對“中國模式”做出最強有力的理論總結。



學者/媒體推薦>



探索中國發展的道路是迷信書本,還是尊重實踐?張維為的《中國震撼》給我們這些受過西方教育的人強烈的思想震撼:張維為親身觀察過的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中,沒有一個非西方國家取得過模仿西方模式的成功!……我們是削足適履、屈從西方的價值觀;還是實事求是,總結中國文明復興的經驗?這是張維為的觀察給中外讀者帶來的思考。

——陳平(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張維為教授把自己走訪過的一百多個國家的事實拿來和中國比較,所得出的結論是比較客觀的。張教授既是在歐洲從事研究的學者,又有中國的生活背景,正視中國實情,他的視角可能是國內和西方學者都不具備的。這是他的成功之處。

——黃仁偉(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張維為教授以自己親歷一百多個國家的經歷,結合對中國現實的觀察,提出了“文明型國家”概念,豐富了“中國模式”的內涵。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現實,已經向全世界傳遞了一個資訊:“中國模式”更高遠、更人性化。

——羅伯特•庫恩(《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中國30年》)



《中國震撼》之所以值得人們認真閱讀,在於它引導人們去思考,每一個文明國家、人類每一種獨立發展起來的文明,不僅走向現代的路徑不會相同,而且,現代性應有的內涵,也不可能相同。文明是歷史的產物,人也是歷史的產物。現代性也好,現代化路徑也好,歸根結底,都必須是文明國家自己的歷史性的選擇,都必須是文明國家最大多數人民自己的歷史性的選擇。

——姜義華(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美國《紐約時報/國際先驅論壇報》於2009101中國60周年國慶之際,刊登了張維為教授的文章:“中國成功背後的八個理念”,並加了題注:“西方應該研究中國戲劇般崛起背後的理念”(The West would do well to study the ideas behind China’s dramatic rise)。

2015年4月27日 星期一

無答案的答案



閱畢上篇<周末下午茶>眾Blog友的回應, 現在來一個答案綜合:

A) iPhone
B) 無消費上限Credit Card
C) 歧視
D) 答案以下詩中尋:-
   回首凝望美山河
   品味人間趣味多
   田園美景碧似玉
   吾心沉醉常知足
   古人亦懷此胸襟
   吉人福地好遮蔭
   谷中無憂歲月長
   舌根常嚼菜根香

E) 24個三角型


Blog友回應當中<大夫行傳>話佢猜中n個三角型, 5個就過骨呢個答案我可以袋住先。我讚佢道行高深, 句句好玄又深奧。語言偽術家狼震鷹拍馬都追唔上。

另外<亞執>話: 嗚嘩! 我唔識, 答案又無, 三角形答1, 白癡呀, .... 
其實亞執係個大隱隱於市嘅高人, 講嘢唔會去到盡, 言有盡而意無窮, 頗堪玩味。執兄呢個回應俾咗我好多啟發, 有如醍醐灌頂, 當頭棒喝。世間咁多問題邊有"絕對"答案?! 我當時好多嘢想講, 不過一下子講唔清, 千言萬語無從下筆。可能日有所思, 夜有所夢。昨夜迷離之中竟然夢到一班人, 其中有先哲賢人, 亦都有平頭百姓, 大家喺度熱烈討論究竟有幾多隻「三角型」。

三姑舞動雙手大叫一句: , 底褲都周街漾, 一條都嫌多, 仲叫人估有幾多條。我冇眼睇!

三姑個仔: 醫生話唔好著三角褲, 長期箍住個下身男人好易不育。我只著孖煙囪。

三姑個女: 如果當比堅尼著我就嫌太多布, Cut減一半布料我就著。

畢卡索: 我搞立體主義, 見唔到三角型, 明明係一張牛頭馬面。

達利Dali條氣唔順: 邊係呢, 以超現實主義嚟睇, 明明係個圓形。

六祖惠能大師低眉善目, 合掌吐出一句: 三角本無角,三角亦非角,本來無一角,何處有三角? 善哉!

愛因斯坦: 相對嘅啫。你睇係三角, 我就話係對角切半個正方形。

霍金駁嘴話: 我對三角冇認識, 只對圓形嘅黑洞有研究。

蒙娜麗莎陰陰嘴笑住話: 咪當我區區女流唔識嘢。我梗知道有幾多個三角型啦, 不過唔話你知, 保持神秘感。嘻嘻!

諸葛亮搖下把羽扇: 我日理萬機, 幾多三角型我唔理, 我只專心搞魏蜀吳三國鼎立, 保持天下均勢。

笛卡兒話托住個腮話: 我見三角故我在。

Hamlet匿埋角落頭自言自語話: How many triangles? To guess or not to guess, that's the question. 

耶穌: 只有一個至高無上嘅三角。上帝係「天父、天子、聖靈三位一體。因此信三角得永生。

孔子皺晒眉頭勸道: 大家唔好坳三角嘅問題, 無謂鬥氣。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是知也。互相切磋, 三人行必有我師嘛。

毛主席同習大大話: 你咪湊熱鬧玩呢啲無聊嘅三角智力測驗, 最緊要完成國家嘅宏願, 搞掂兩岸三地嘅統一。

李白都同意毛主席話三角智力測驗幼稚, 不如俾心機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影壇新紥姐高妹聽唔明李白話中之意, 不過聽到「三角」呢個名詞就好緊張, 馬上澄清話佢好純品, 唔會撬人牆腳搞三角戀愛。

貝多芬耳好聾, 聽唔到大家坳緊乜東東。佢話最好搬座「三角琴俾佢奏一曲<悲愴交響樂>。

沙特: 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 三角都係一種存在現象, 所以玩三角智力測驗可以證明自己嘅存在。

尼采: 沙特你好搞笑, 不過許多真理都是以笑話形式講出來的。我話Peter呢篇blog幾好笑吖。

本來仲有好多人爭住發言, 可惜我聽見尼采咁讚我, 開心到笑唔停, 咁就笑醒咗囉。

2015年4月24日 星期五

周末下午茶

呢排一連發咗幾篇懶嚴肅嘅blog, 又人生哲學, 又良言雋語, 又讀書報告, 篇篇水蛇春咁長。呢啲咁嘅陳腔濫調, 聽得多耳仔會起枕, 睇得多會恰眼瞓。 趁周末又到, 醒篇嘢俾過大家玩下, 一來提下神, 二來動下腦筋可以防止老人癡呆, 好過日夜低頭狂打機, 打得多手指隨時變癱, 個人遲早變腦殘。


好嘞, 大家收埋手機, 撻着個人腦到ON ... On your mark, get set, go...



A)

一名婦人撿到一盞阿拉丁神燈。她喜出望外, 馬上用手磨擦神燈。噗的一聲神燈精靈出現在她的眼前。婦人向精靈提出三個願望:

1) 我要老公對眼永遠只係望住我一個。

2) 我要老公一生心中只有我。

3) 我要老公每朝起身第一時間伸手摸嘅就係我, 去到邊都同我一齊。

噗的一聲, 婦人如願所償。請猜神燈精靈將婦人變成什麼?



B)

故事未完。一名男子也撿到一盞阿拉丁神燈。他如獲寶, 馬上用手磨擦神燈。噗的一聲神燈精靈出現在他的眼前。他不貪心, 只向精靈提出一個願望: 我要天下間的美女一見到我都無法抗拒。

請猜神燈精靈將他變成什麼?



C)

珍妮怒氣沖沖走入老細辦公室指住佢大罵: "全間寫字樓嘅女職員個個都告你性騷擾, 但係你一直眼尾都未望過我一下, 掂下都未試過。我都要去告你。"

請問珍妮想用乜罪名告老細?



D)

一個口是個"口"字。 請問:

2個口是什麼字?

3個口是什麼字?

4個口是什麼字?

5個口是什麼字?

10個口是什麼字?

11個口是什麼字?

88個口是什麼字?

1000個口是什麼字?









E)

請問上圖共有多少個三角型? (請勿急看答案, 忍住先)

1 ? 絕對白癡

10? 近乎低能

18? 似乎好醒

20? 算唔錯嘞, 不過唔止咁少。

數唔掂? 睇片啦。



 


 
祝大家周末愉快!

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

人生規條



失敗乃成功之母, 意志是成功之父。所謂「鍥而不捨, 金石可鏤」、「滴水可以穿石」、「鐡杵磨成針, 聽來陳腔濫調, 但一一都是勉勵人不要輕易放棄的忠告。當今之世, 人類已漸漸失去拚博的精神, 總是空羨他人的成功而自感時不我予, 遇到半點風雨便思退。 只會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一事無成卻又憎人富貴嫌人貧。人生已失內在價值, 一切流於表面。 凡事但求"即用即棄"(disposable), 快感在於"即時滿足"(instant gratification) --- 廣東俗語有句很傳神的口頭語叫做"快趣" (快趣啲啦)。人的心靈己貧乏得只靠物質去證實自己的存在:「滿足」在乎名牌的擁有、面書 (Facebook)"like"的多寡、WhatsApp的交流量。手指在手機上劃撥跳動之間, 感覺似是朋友滿天下, 生活充實, 心靈卻是無比的空虛。

成功不是偶然, 不是唾手可得。三分天才也得靠七分努力方能成功。世界上中外成功人士不勝枚舉, 印度的最大的「塔塔集團公司的首腦Ratan Tata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塔塔集團創立於1868年,總部位於印度孟買。塔塔集團的商業運營涉及七個領域:通信和資訊技術、工程、材料、服務、能源、消費產品和化工產品;旗下擁有超過100家運營公司,其辦事機構遍佈世界六大洲80多個國家(包括中國大陸),並為85個國家提供產品和服務出口,全球各地的職員數量超過45萬人。塔塔集團共有31個上市公司,其市值總額約936.7億美元(截至2012104),擁有380萬股東。2011-2012財年,塔塔集團總收入為1000.9億美元,其中58%來自於海外業務。在印度塔塔這一名字以其恪守良好的價值觀和商業道德而廣受尊敬。被《福布斯》評為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第11位。除業務外, 塔塔集團也從事慈善活動。

塔塔集團作為一家國際化的企業,它紮根於恪守傳統價值觀和良好的道德標準,在兼顧其股東、雇員和更廣泛社會的利益的同時,通過卓越和創新來實現增長。
1991年塔塔家族的第四代傳人RatanTata成為塔塔財團掌門人。十多年來,其不斷對龐大的集團公司進行結構改造,使原本鬆散型管理的企業變得更加緊密高效。在他的領導下,無論是鋼鐵、茶葉、電力、汽車還是賓館等傳統行業,塔塔都繼續在印度排行老大,此外塔塔還以驚人速度向電信、生物技術、保險、生命科學和服務業擴展,集團企業現已有91家。

Ratan Tata的成功實至名歸。以下是他的一些處世座右銘, 所言或許是老生常談, 但未必是太多人能做到:




鐡塊堅不可摧, 但能毀於自己長出的鏽。同樣來說, 沒有其他東西可以摧毀一個人, 除了人自己的心態。
 






人生的起落是推動我們不懈向前的要素。正如心電圖(E.C.G. = Electrocardiography)的節律, 只要它成一直線時, 我們便不再活著。
 





FEAR有兩重意義:
  a) Forget Everything And Run (拋卻一切落荒而逃),
  b) Face Everything And Rise (面對一切站起來)
一切在於你自己的選擇。







六大人生規條:
  a) 祈求之前先相信
  b) 開口之前先聆聽
  c) 花費之前先掙錢
  d) 下筆之前先思考
  e) 放棄之前先嚐試
  f) 死去之前先生活

(Peter中譯)

2015年4月15日 星期三

反英雄



一般人心中都有一個或多個心存敬仰甚至想仿傚的英雄人物 (Hero): 鋤強扶弱的豪傑、儆惡懲奸的清官、捨身救國的義士、挺身救美的勇士、風流倜儻的俠客...。英雄不論出身與性別, 可以是地位崇高, 可以是亦文亦武的人物, 也可以是販夫走卒屠狗之輩。但他們共通之處就是具有優秀品質和強烈的人格魅力, 行事有超越常人的能力或勇武, 因而受到大眾的擁戴。中外古今歷史中不乏英雄: 荊軻、岳飛、包青天、霍去病、鄭成功、秋瑾、亞歷山大、拿破崙...以至傳說中的虛構人物如武松、花木蘭、郭靖、羅賓漢、圓桌武士、超人、蝙蝠俠、神話中捨身偷天火賜給人類的普羅米修士...例子不勝枚舉。

英雄的對立面當然是十惡不赦、人人得而誅之的大惡人。但在這兩者之間存在了
一種界限曖昧的人物: 反英雄 (Anti hero)反英雄是文學、電影、戲劇作品中有着屬於反派的缺點但同時又具有英雄氣質的角色。有時他們還貪婪,自私,懶惰, 也沒有通常我們用來將英雄與普通人區分的勇敢、自我犧牲等品質, 但又不足以被稱為惡人。他們有一個矛盾的共同特點,那就是一個被腐敗和不公體制困擾逼迫出來的非英雄式人物。他們感到無助,不相信傳統價值,沒有任何信仰,但他們能夠接受現實, 並以局外人的心態存在, 而往往在這種惡劣的狀況下顯現了他們高尚的一面。西方那位騎瘦馬執長矛挑戰風車的「唐吉訶德可說是反英雄人物的代表者。而我們的「韋小寶 (《鹿鼎記-金庸小說》主角)也屬這類人物。韋小寶是文盲,母親是妓女,韋小寶自小在妓院中長大,為人好賭、好色,三妻四妾、偷呃拐騙、賭錢作弊更是家常便飯,卻又不乏江湖義氣, 另人既恨又愛。 

最近讀了一本以反英雄為題材的好書: Two Spanish Picaresque Novels --- Lazarillo de Tormes / The Swindler》。介紹本書之前, 先來了解Picaresque Novels這種文學體裁是什麼。Picaresque Novels是指以「流浪漢和無賴為題材的小說 (稱「浪人小說--- 西班牙語pícaro一字意指流浪漢、流氓、冒險者。) Picaresque Novels萌芽於十六世紀的西班牙。十六世紀前西方思想處於「超自然模式(焦點集中於上帝,把人視為神創造的一部份)。十六世紀時西班牙開始進入文藝復興時期(比義大利要晚一世紀多), 而思想也踏入「人文主義模式(焦點集中於人 --- 以人的經驗做為人對自己、對上帝、對自然的出發點)。這時西班牙國勢強大, 遍處殖民, 版圖擴大, 然而要維護這麼大的版圖,西班牙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平亂導致戰爭不斷,造成壯丁減少,農業人口縮減:支出增加,只得擴大課稅範圍,造成人民生活困苦;整體的社會、經濟都受到衝擊,因此在文學作品中就產生了刻劃中下階級困苦生活的作品 --- Picaresque Novels

西方在十六世紀中葉仍盛行「騎士小說(Novelas de caballería)。故事內容多是英雄美人的傳奇、無敵的勇士、無雙的佳人、崇高的道德、深摯的愛情、神奇怪誕的魔法師、巨人、怪獸、毒龍處處。 繼「騎士小說」之後盛行的是「田園小說」,寫超塵絕俗的牧童牧女談情說愛的故事。由於西班牙的社會動亂頻仍, 經濟波動, 民不聊生, Picaresque Novels這類攻擊時弊的文學作品也就應時而生。

Pícaro (流浪漢、流氓、冒險者) 是指在社會上無立足之地的小人物。 這類無業遊民,出身微賤,沒有家產,沒有行業,往往當傭僕謀生,也沒有固定的主人。他們到處流浪,苟安偷生。有的是玩世不恭,有的是無可奈何。他們對國家的法紀和社會秩序都格格不入,可是他們並不公然造反,只在法網的邊緣上圖些便宜,如欺詐訛騙、小偷小摸之類。流浪漢從來不是英雄,他們是「非英雄」(antihero)或小人物。 「浪人小說」並不歌頌無賴, 只是藉主角的遭遇,揭露社會上各個角落的齷齪,諷刺世人的卑鄙;也藉主角的為非作歹,一面寫良民愚蠢可欺來逗笑取樂,一面寫歹徒不得好下場來警頑勸善。

反英雄形象現在很流行, 成為不少文學、電影、戲劇的題材。現代作家試圖將反派描繪成心理複雜的、本性不壞甚至是好的角色。因此反英雄與反派的界限有時是不清晰的。

好了, 現在回過頭來介紹上述的Two Spanish Picaresque Novels》。本書包含兩個獨立故事: (1) Lazarillo de Tormes ; (2) The Swindler



Lazarillo de Tormes 小癩子》

本書不是堂皇浪漫的英雄美人騎士小說,也不是超塵絕俗的田園小說, 而是描述一個卑賤窮苦孩子痛苦遭遇的故事。 故事主人翁小癩子Lazarillo自小被母親交給盲丐撫養, 做了他的導盲童。可惜盲丐對小癩子十分苛刻, 過着非人生活。小癩子被逼離他而去, 接著遇上不同的主人, 伺候一個又一個。無奈所遇都是立心不良的人。 小癩子屢遭離棄,親身領略人世間種種艱苦,在不容他生存的社會裡到處流浪,掙扎著生存下去。這裡沒有高貴的理想,只有痛苦的現實,而卑賤的癩子代替了高貴的偉大人物,成為故事的主角,讓人體會出在貧乏低微的生活歷程中,癩子為求茍延殘喘所散發出不為勢屈的生命情調。  


Lazarillo de Tormes》出版於十六世紀中期西班牙, 作者不詳。書中內容對社會時弊諸多挖苦和攻訐: 乞丐、演員、高官、紳士、妓女、貴胄王公、名媛貴婦、神父、修女、學生、苛刻主人、詩人、不學無術的評論家、劇作家, 尤其是腐敗的教會 (包括歐洲中世紀由神父出售的贖罪券 ― indulgences)..., 無一倖免。 當年此書被視為異端邪說(heretical) 而被列為禁書, 因此作者只得以匿名出版作品。

本書文字質樸簡潔,故事精彩生動,真實反映中世紀西班牙的社會狀況,開啟了流浪漢小說(La novela picaresca)先河,並成為同類作品鼻祖, 對後世同類體裁的作家影響尤深, : 賽萬提(Cervante)的《唐吉訶德》、Henry Fielding的《Tom Jones(風流劍俠走天涯)、馬克吐溫(Mark Twain)的《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頑童流浪記)、迪更斯(Charles Dickens)的《Oliver Twist(苦海孤雛) 、笛福(Daniel Defoe)的《Moll Flanders》、中國漫畫家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


The Swindler 騙子》

The Swindler》一書於1604年出版。作者弗朗西斯科•德•克維多 (Francisco de Quevedo, 15801645)是一位西班牙貴族政治家,也是巴洛克(Baroque)時期的著名作家和傑出的詩人之一。

The Swindler》是Quevedo唯一的小說作品。作者以書中主角Pablos作第一身的身份, 敘述了主角對人生兩個目標的追尋: 學習高尚的品德和成為一位紳士(a caballero)Pablos出身低賤。父親是理髮師(後因犯罪被判絞刑), 母親兼娼婦與巫婆於一身。由於生活艱苦, Pablos只得跟隨某富人的兒子作侍從遠離家鄉出外謀生, 自此浪跡天涯, 以不擇手段的方法, 過着偷呃拐騙的生活向上層社會攀爬。可惜最終夢想空, 落得一敗塗地。

The Swindler》被視為對當代西班牙腐敗社會一個深刻的諷刺。作者擅於駕馭文字, 把文字遊戲(word play)如俏皮話、雙關語玩得出神入化。同時書中也有不少低層社會的行話、黑話、暗語(argot), 用得十分傳神。故事只有一百三十多頁, 短小精悍, 人物描寫生動, 筆觸風趣, 讀來屢屢令人捧腹, 誠為解悶佳品, 幸勿錯過。

英譯者Michael Alpert譯功上乘, 他的翻譯被視為眾多譯本中最佳的版本

2015年4月10日 星期五

《無語錄》











毛主席嘅《毛語錄》曾經影響1960年代唔少中國大陸人嘅政治思想。當年被捧為天書, 全民人手一本。有統計認為《毛語錄》係全球歷史上印量僅次於《聖經》嘅出版物。我呢個蟻民毫無政治意識, 冇乜嘢值得吹噓, 但不甘寂寞, 所以學下阿Q出翻本《無語錄, 雖然係狗尾績貂, 但願天下男人都人手一本; 女人睇睇亦可以自豪一下。好彩嘅話, 全球歷史上印量排第三我都知足咯。

祝周末愉快!

(以下中文為Peter意譯)

If you want to change the world, do it when you are a bachelor. After marriage, you can't even change a TV channel...
想改變呢個世界就趁單身嗰陣時做, 結咗婚之後就算你想轉個電視台睇下都幾難。

Listening to wife is like reading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a website. You don't understand it but you still accept it.
聽老婆講嘢好似加入網站時睇註冊條款。雖然唔明白講乜東東你照樣接受。

All Men are brave. Horror movies don't scare them...  But 5 missed calls from wife...surely does.
個個男人都話自己心口寫個 , 恐怖電影當笑片睇。不過, 老婆打五次電話俾你你全部漏聽就包驚到鼻哥窿冇肉。

You tell your wife: "I saw a lady, looked exactly like you" and wife asks: "was she hot...?"
You can't say "No" and you can't say "yes" --- now that's checkmate!
: "老婆, 我今日見到個女人, 個樣同你一模一樣。"
老婆問: "係咪鬼火咁靚呢?"
咁請問你答"""唔喺"? 呢個情況就係叫做「死梗」。

Stock Market Effect:
Depressed husband to his fat wife: "You are my only investment that has doubled.
買股票做咗大閘蟹, 蝕清光嘅老公同個二百磅嘅老婆話: "你係我唯一漲咗一倍嘅投資。

Chess is the only game in the world which reflects the status of the husband; the poor king can take only one step at a time... while the mighty queen can do whatever she likes.
做老公嘅處境就好似國際象棋嘅棋子; King最可憐, 每次只可以行一步。Queen就最霸道, 打橫打直打斜行幾多步都得。

2015年4月7日 星期二

分甘



近來比較專心閱讀 早前逛Page One書店, 一口氣買了四部英文書(一方面是趁大減價入貨), 回家後急急開卷, 一讀之下不能釋手, 三週內全部讀完。四部書當中無論是寓言或現實生活的故事, 其內容涵蓋了人生的種種,讓人重新思考「活着」的意義, 值得一讀。

先說其中Paulo Coelho(保羅•科爾賀)的兩部: The Alchemist --- 鍊金術士》和《Eleven Minutes --- 十一分鐘








※作者簡介※

Paulo Coelho(保羅•科爾賀1947年-)巴西著名作家,以「The Alchemist」一書成為世界知名作家。科爾賀出生於巴西的里約熱內盧。青年時就讀法律學校,1970年放棄學業到墨西哥、秘魯、玻利維亞、智利、歐洲、北非一帶旅行。1972年時他回到巴西,一開始是替流行音樂寫歌詞,曾和許多巴西著名的音樂製作人如Raul Seixas合作過。1974年他曾被短暫囚禁過,當時他涉嫌參與無政府主義的社會運動。保羅出版的書目前約有38種語言、2千萬本的銷量、他在不同的國家得過許多文學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獲2003年的「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The International IMPAC Dublin Literary Award)提名;此獎是目前世界上獎金最高的文學獎,他是以《薇若妮卡想不開》(Veronika Decides to Die)這本書獲提名的。其他的小說作品包括有《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一譯為錬金師》(The Alchemist),本書據信已印刷超過11百萬冊,被翻譯成41種語言,描述了一位牧羊少年在北非遊歷的人生醒悟。《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目前已由美國荷里活演員/電影工作者 Lawrence Fishbourne 計劃改編為電影。此外,他也寫了《朝聖》,《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和《女武神》等小說。幾乎每本他寫的小說都曾在巴西、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意大利、以色列和希臘上過暢銷書排行榜。

作品書評

(A)The Alchemist --- 鍊金術士
這是一個關於追尋夢想,觸摸命運,人生哲理的簡單故事。書本的英文名字有點離題,內容其實和鍊金術沒有關係。反而中文書名恰如其名,故事關於一個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主角是個西班牙的牧羊少年,有天他作了個奇怪的夢,於是他便展開橫越沙漠,到埃及金字塔尋寶的旅程。他在旅途遇上不同的人,有吉普賽婦人,神秘國王,寶石商人,尋找鍊金術士的英國人,駱駝商隊,沙漠酋長,愛上的少女,鍊金術士,強盜等等。少年從他們身上,領悟出天人合一之道,回到最初的起點,因為有過經歷,一切都完全不同了。

這本書的文字十分美麗,在異國的風情和沙漠的浪漫之間,滲出一絲絲人生的體會,讀畢後心中仍留有一份平和寧靜。書中有不少發人深省的對話,不過節錄出來便有失原意,讀者要代入少年的環境,才能感受到那份共嗚。第一次讀時我沒有太大感覺,反而要寫這篇書評,拿出來重看時才看出味道。書中的智慧,看過未必即時有用,但已經列印在心中。或許某天某地,需要作出決定時,靈光一閃機緣下,會想起書中的牧羊少年。

(B)Eleven Minutes---愛的十一分鐘》探討的是"必需性",探討人類如何行使自由,試圖找出人類對性的觀感。我構思這本書許多年,考慮該如何細膩描述這個主題,最後我終於在日內瓦遇到一位妓女,我們花了三天討論有性無愛的人生到底是什麼模樣,如何享受世俗的性愛,然後讓它成為神聖的性愛。
本書是一部揭示性與愛情的本質、靈與肉的緊張而又困難的關係以及如何使二者達到完美結合的小說。“在這部既大膽又吸引人的新作裏,科爾賀細緻地挖掘了性與愛的神聖本質,邀我們一同征服偏見與魔鬼,擁抱我們自己‘內心的光明’”。
 








另外兩部是Mitch Albom(米奇•艾爾邦1958年-): First Phone Call from Heaven---來自天堂的第一通電話The Time Keeper(時間守護者

作者簡介

艾爾邦是美國體育記者、小說家、《底特律自由報》(Detroit Free Press)專欄作家。他畢業於布蘭戴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他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曾十度被美聯社選為「最佳體育專欄作家」,在成為作家之前,他當過業餘拳擊手、畫家、音樂家。體育專欄曾經集結出版,目前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現在和妻子定居於美國密歇根州。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再給我一天》《一點小信仰》和《時光守護者》。所著的5本書都大獲好評。其中《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及《一點小信仰》更被改編成電影。

※作品書評※

(A) First phone call from heaven
在一個偏僻小鎮,有人接到親人的來電,問題在於,這位親人早在多年前就已經死亡。這是很大的震撼。接到電話的人,要嘛因為信仰的緣故感謝上帝,不然就是覺得這是最劣的惡作劇電話。但接到摯愛的來電,有誰不會心動?尤其當事人希望能將這件事情公開,以彰顯神蹟。但亦有人用科學態度來面對,並展開偵查。當然,真假在故事裡占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並不是說真假會讓人們對親人的情感有所區別,正好相反,是不論真假,我們的摯愛依然是我們的摯愛,這一點不是其他因素可以抹滅的。

(B) The Time Keeper---時間的守護者》
故事的主角是有關發明地球上第一個時鐘,並嘗試去計算時間的男人,他因為測量上帝賦予人類最偉大的禮物---時間---而受到懲罰。他被放逐到一個洞穴達數千年之久,並被迫聆聽繼他之後所有那些分秒必爭並追求更多時間的人所發出的乞求聲音:「如果能再多給我一天,只要能再多一點時間……」時間老人的靈魂幾乎在這些惋惜聲中耗弱殆盡。終於,天神給了他一個獲得自由的機會,帶著一個擁有魔法的時光沙漏,他必須回到現代完成任務,教導兩個人瞭解時間的真實意義,並解救自己因為發現時間所造成的宿命。

藉由這本書的激勵,讀者可望重新思考對於時間的看法, 以及利用時間的方式,從而領會時間的真諦。沒有什麼是太早或太遲的,該是什麼時候就是什麼時候。擁有無限的時間,任何東西都不會顯得特別。沒有失去或犧牲,我們就不會珍惜我們所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