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 有2.4多億人口散居在約6000個島嶼上。印尼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約有100多個不同民族的人和睦共存,其中爪哇人(Javanese) 40.6%、 巽他人(Sundanese)15%、 華族 8%、 馬都拉族(Madurese) 3.3%、 米南卡保人(Minangkabau) 2.7%、Betawi 2.4%, Bugis 2.4%、Banten 2%、 Banjar 1.7%、其他 29.9%。
早餐後返回耶加達, 前往位於耶加達以南約10公里外、佔地100公頃的縮影公園。公園以一比一的比例展出印尼27個省份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縮影。遊客可藉此瞭解印尼各個民族的不同文化、宗教和生活習性, 同時還可以欣賞印尼人的手工藝品和令人嘆為觀止的雕刻技術。由於展場太多, 不能一一全覽, 我們只能選擇性地參觀了三個區: (1) 米南卡保人(Minangkabau)、(2)巴布亞(Papua)、 (3) 峇里。
進入民族縮影村, 我們得改乘區內的小型車遊覽。
<米南卡保人--- Minangkabau>
象徵勝利的牛角屋
米南卡保人的牛角屋非常特別。這種房屋的四個屋角像長刀刃一樣外卷,酷似水牛角。房屋的牆壁大多是紫紅色並飾有各類花紋。牛角屋有等級之分,昔日當地國王的牛角屋面積不僅大,還有幾層高,室內擺設富麗堂皇。
米南卡保人稱牛角屋這類傳統樣式的住宅為“盧馬加丹”。蘇西的清真寺和一般房屋頂上都有水牛角式樣的尖角。當地婦女的傳統頭飾也有兩個突出的棱角。據傳說,在一次鬥牛比賽中,他們在一頭小水牛的角上繫上利刃,把它放進賽場。小牛犢把對方強壯的大公牛當作母親,跑去吃奶,從而刺傷公牛的腹部而獲勝。這也是米南卡保人牛角屋的來歷。
牛角屋門面牆上美麗的彩色圖案。
這一座牛角屋的規模很大, 而且分幾層高。
正面細看, 形象真的似一隻閉目養神的大水牛。
水牛就是米南卡保人勝利的象徵。
牛角屋內色彩繽紛。一個父親叫兩名兒子一齊坐上土王的寶座"登基"。擺咗好耐姿勢都影唔成, 兩小子臉上一片茫然, 唔知老豆想立邊個做皇儲?
米南卡保人對顏色似乎特別敏感,
而且注重圖案的對稱。
更多的圖案和色調。大致都是取材於植物的形態。
這個色調又截然不同, 有點藏族的味道。
漂亮奪目的外牆。
區內的守衛員。有着印尼人標準的黝黑膚色與輪廓。
印尼貓就睇唔出有何不同"民族"特徵", 不過一般都幾瘦。
天真趣緻的小妞。最好永遠都以真相示人, 大咗唔好包頭巾搞到個個一個模倒出嚟咁。
失驚無神閃出迪斯尼賓尼兔和小熊, 有點兒格格不入。
<巴布亞 --- Papua>
離開米南卡保族, 進入巴布亞(Papua)族人區。巴布亞是印尼最東邊的省份之一,包括新幾內亞島的西面部分和附近島嶼。在殖民地時代,巴布亞被稱為荷屬新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
巴布亞人皮膚深棕色, 服飾雕刻仍帶着蠻荒土人的泥土味道。館內的土著正坐地製造木雕。拍照每人收費HK$10。
牛骨羽毛是他們的標準飾物。
不過這屋頂的建築形式看來又頗為先進。
屋旁的土人划舟塑像。但穿著的運動短褲看來又太現代化了。是個敗筆。
巴布亞人的獨特色彩與圖案。
巴布亞人的簡陋民居。
導遊李先生說屋前的石堆是土人們的燒烤爐, 大概是公用的吧。
這裡三幅是巴布亞人的典型頭飾和裝扮。
蠻族的妖魔面具是典型的巴布亞雕刻。
層層疊疊的人像, 偶然會有性愛的形態。
跟世界各地仍未開化的土人一樣,
陽物崇拜是很自然的事, 因為那是被視為生命和動力的泉源。就算日本, 現今仍保留着陽物巡禮節日。
館內的天堂鳥標本。
<峇里族區>
離開巴布亞區, 進入峇里族區。
峇里族的特色是石雕, 有點印度和敦煌石刻的味道。
到處都是石像、石柱、亭台。結構十分堅固。
一絲不苟的雕刻。
滿佈青苔的石雕, 古意盎然。
細緻的雕刻, 流露着特有的峇里文化。
峇里區內特多遊人, 很多是來閒逛玩樂的當地人, 一片閒暇的氣氛。
園內一處有人正在玩拔河比賽。
力的表現。
比賽完畢, 也不計較勝負, 只圖個大家樂而已。這種難得的樂趣, 實在羨煞我這個自以為高尚都市人啊。
園內溫馨的一角。
玩肥皂泡的女娃, 自得其樂。
嬰兒望着飄走的肥皂泡, 張開胖胖的小手意欲捕捉。人生對慾望的追求從這裡開始。
父子圖。眼前蹦跳的愛兒無憂無慮, 父親的心中是怎樣的期望呢?
離開時路經華族區, 車窗外閃過一條熟悉的飛龍和華表。行程緊迫, 只有匆匆而別了。
民族縮影村外的地攤小販不知在賣什麼電器附件。也不知是什麼玩意兒, 團友看看便一哄而散。上車又向下一景點茂物植物園進發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