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5日 星期六

趣談名字



習近平上台後致力反腐, 四面撲擊。嚴打之下「大老虎」如周永康徐才厚等人紛紛落馬。 這一波又一波的官場整治(或可視為"團派"清洗)同時也抖出不少小蒼蠅, 可謂城門失火, 殃及池魚矣。詳情不贅, 單說其中兩位被牽連的人物的名字: 張貢獻(少將軍銜, 現任濟南軍區政治部主任)令政策(山西省政協副主席。) 兩人的名字可說是響噹噹亮錚錚, 諷刺的卻是暗地裏盤算"政策", 如何為私囊"貢獻"銀兩。



令政策家族本姓令狐,後為方便去“”字簡化成姓“”。令政策的父親原為山西省一名處級幹部,育有四子一女,包括令路線、令政策、令方針、令計畫、令完成。據令政策說, 其父當年特別喜歡看報紙,他們出生時,父親就地取材,在報紙上找一些當時見報率較高的辭彙如路線、政策、方針等為他們取名,這就是他們兄妹五人姓名的由來。老人家其志可嘉, 可惜空懷報國之心, 望子成龍卻不幸成虫。



說到人的名字, 洋人在這方面沒多講究。 Tom, Dick, Harry, Peter, Paul and Mary隨便一撿便以之為名,頂多是為紀念先人或出生地而配以Juniorde什麼的。中國人卻特別注重意頭, 尤其是胸中有點墨水的人, 總想替子女取個高尚得擲地有聲的名字, 以光門楣, 振興家聲。因此出了不少如光宗耀祖振聲志遠名揚等既崇高又堂皇的名字了。



取名的動機有時候也很好笑。例如上世紀六十年代, 文革時期不少青年跟隨著文革腳步改個時髦名, 端的是鬧劇一場。那時候,毛澤東是最最最受崇拜和愛戴的偉大領袖 這位千萬人心中的紅太陽就是至高無上的神。莫說可以親睹"聖顏", 就算自己的名字可以跟主席沾上一點邊兒, 也是一種光榮。於是, 人人紛紛爭改名字, 一時之間有如兩後春筍, 冒出多少個陳向東、李衛東、張敬東、黃頌東何思東。而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副主席林彪的粉絲亦不遑多讓, 紛紛改名為衛彪、向彪、敬彪、思彪、愛彪, 以爭一日之短長, 而這也導致林副主席日後的悲劇收場。未知這批彪粉絲是否又急急"蟬曳殘聲過別枝"?



還有人因為熱愛解放軍而改名為擁軍、學軍、忠軍、志軍一兵的,或者乾脆就名為張軍、李軍,張兵或李兵;因為擁護文化大革命、反帝反修、破四舊和立四新而改名為文革、反帝、反修、修震、立新等的人也不少。內地有兩位藝人分別叫「胡軍」和「胡兵, 還有那位1992年獲得世界乒乓球賽冠軍的「馬文革,相信他們也是這年代出生的吧。



香港人素來善於跟風創新, 但似乎仍能堅守自己的名字而不輕易為潮流而中途更改名字。起碼至今我仍未聽過有馬回歸、白琵舒、陳公投、李民主、張自由、梁親中、曾自治、歐兩制、黃立法、何佔中、周遊行、王政改、劉丁權這類名字。至於現任特首的名字「振英就有點曖昧, 在中央對"外來顛覆勢力"的嚴厲指責之下, 字實有媚外之意, 欠忠誠與賣國之嫌, 宜速改為「振中」以明心迹。



其實姓名只是一個身份符號, 方便人際間互相稱呼而已, 未必需要叫得過份冠冕堂皇, 帶點雅意便可。 當然亦要注意發音方面沒有異義, 例如范統(飯桶)姜斯(殭屍)林忠(臨終)林美香(臨尾香)譚尚競(痰上頸)丘森(憂心)等就易造成笑柄了。



假如真的愛子女心切而望其日後出人頭地飛黃騰達, 替他/她們命名為「陳律詩」、「黃依」、「張博仕」、「周富豪」、「李特守」、董示蔣亦未嘗不可。雖然日後未必能如願以償, 但叫在他人口中, 自己聽來也可望梅止渴, 畫餅充飢, Q地自我感覺良好也是不錯的。



至於藝人, 最好還是選個易上口又易記的藝名。「丁紅」總比「楊冪friendly得多。起初我真得不知道楊冪這位新冒起的內地紅星的名字如何發音, 一直叫作「羊膜, 後來才知道「」字的正確發音為「」。好一段時間把美女跟胎盤附物扯上關係, 罪過罪過。



說到名字, 我倒特別欣賞「霍去病」與「辛棄疾這兩位古人。健康畢竟是最寶貴的。



其實人活得正直而無愧於心, 何必靠名字來往自己的面上貼金, 只是個稱謂罷了。玫瑰如何更改其名, 始終芬芳依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