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

印尼之旅(十一): 峇里蠟染



從日惹來到峇里島入住Grand Inna Kuta Hotel, 一宿無話。第二天早餐後便開始逛市區, 一睹這聞名的渡假勝地。

峇里島(Bali),作為行政區劃時被稱為峇里省,是印尼33個一級行政區之一。該島距離印尼首都雅加達約1,000公里,與爪哇島之間僅有3.2公里寬海峽相隔,面積約5,630平方公里,人口約315萬,其省會設於島上南部的丹帕沙。

雖然處於印尼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回教國家當中,峇里島的居民大部分信奉「印度教。該地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因種類多樣而聞名。峇里人的古典舞蹈是印尼民族舞蹈中的一支,具有獨特的地位。其他方面,島上的雕刻、編織藝術也十分有特色。峇裏島的別稱也和它的文化一樣多樣:具有「神明之島」、「惡魔之島」、「天堂之島」、「魔幻之島」、「花之島」等的別稱。

峇裏島有多種本土峇里語言,多數的峇里人都可說現代峇里語,它與印尼語是峇里島最常使用的語言。峇里島最為多數的印尼人幾乎都可說兩個或三個以上的語言,峇里島由於旅遊業繁盛,英語是當地常用的第三語言,也是峇里人主要的外國語。






由於各旅遊點相距甚遠(有兩程需要乘內陸機), 每處的當地導遊不能隨行穿州過省。到了巴里, 我們便換了新導遊員「小張」。小張二十出頭, 但當導遊員已有幾年。他身材高瘦, 雖然有點娘娘腔, 但能言善道, 動作勤快, 加上長了一張算得上俊俏的面, 因此頗得團友好感, 尤其是女團友更是喜歡跟他逗笑, 還說他貌似台灣華語流行樂壇外號「小豬」的男歌手「羅志祥, 逗得他樂不可支。
 







峇里島的居民大部分信奉「印度教」, 而印度教特別多神祇, 喜歡到處供奉, 因此峇里島的石雕特別發達。 沿途市面上的石像俯拾皆是, 到處都可以欣賞到精緻的雕刻裝飾
 







連民居的大門口也供奉了神壇, 不說還以為是廟宇。這座是彷峇里印度「海神廟」的牌坊而建的 (blog會作詳細介紹。)
 












今天第一程是參觀蠟染坊。
峇里以民俗舞蹈聞名。蠟染坊前放了一尊舞蹈女郎的塑像。
 







先來看看什麼是「蠟染(Batik)」。
蠟染手染棉在印尼生活中無所不在,從日常衣著到嬰兒背帶、結婚慶祝、懷孕, 以至喪葬。圖案花樣百出, 融入不同的文化的特色, 包括阿拉伯文書法、歐洲花束、中國鳳凰、日本櫻花或波斯和印度孔雀, 甚至偶戲等等。透過象徵意義的顏色和圖案,反映出印尼人民的藝術創造力和精神。
 


由於蠟染布在印尼歷史悠久,並對當地文化有很深的影響,所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9年把印尼蠟染布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





製造蠟染布時,技術精湛的畫工會先用一個裝滿熱蠟油的漏斗狀銅畫筆,在布上勾勒出精細的圖案。布上的蠟油乾了之後,畫工就會拿去染色,而經蠟染過的部份卻不會染上顔色,因此可以保持布的原色。然後工匠再把染過顏色的布料用熱開水消除蠟質,再重複上蠟染色。這個步驟會重複好幾次,每次上不同的顔色,最後製成色彩鮮明的圖案。







也可以現場購買凈白色的T-shirt, 讓蠟染工人即時染上圖案。不過這並非經過不同工序蠟染出來的東西, 作紀念品就可以。
 








畫工以盛滿溶蠟為顧客在白T-shirt上即場繪圖。當然圖案就簡單得多了。

嚴格來說, 印尼人製造蠟染布必定要跟從一定的傳統方式,而這些方式都受到當地的文化習俗和迷信所影響。印尼很多省都有自己特定的蠟染圖案和顔色。例如,爪哇北岸的蠟染布顔色比較鮮艷,圖案大多是花鳥和動物,而爪哇中部的蠟染布顔色較少,圖案大多是幾何圖形。據統計,印尼大約有3000種蠟染圖案。

印尼女子的傳統蠟染服飾包括一條披在肩頭上的背帶,這塊布可以當作抱嬰背帶,或當作上市場買東西的袋子,天熱時還可以當頭巾。

印尼男子的傳統服飾包括一塊方形的蠟染包頭巾,通常出席正式場合時男子都會佩戴。

另一個很受歡迎的蠟染服飾是一塊圍住身體的長方形布,叫做紗籠。有時這塊布的兩端會縫合成圓筒狀的直裙。一般人通常會把布圍着下身,將布的兩端在腰間綁緊,看起來好像穿了寬鬆的裙子。印尼的男女都會穿着紗籠。

印尼的蠟染布可以用來製作任何款式的服裝,從休閒服飾到正式的晚宴服一應俱全,除此之外還可以作為桌布、床罩、牆上的裝飾等,這種技術還可以用來作蠟染畫。市面上還可以看到蠟染布做的袋子、涼鞋、燈罩,甚至筆記型電腦的套子。蠟染布的用途毫不受限,真是一種創意無限的藝術。

 






這位大叔急不及待, 不買T-shirt, 乾脆脫下身上的汗衣讓蠟染工人即席揮毫。
大叔肉騰騰, 不如叫個畫匠喺自己背脊蠟上「精忠報國」仲好啦。咁愛國, 2017參加特首選舉實入局。








織女示範織布。
姣好的織女, 日織夜織, 是否心繫情郎? 首「織女詩可能是她的寫照:
「盈盈一水邊, 夜夜空自憐。不辭精衛苦, 河流未可填。寸情百重結, 一心萬處懸。願作雙青鳥, 共舒明鏡前。」
 







綠線圈、綠圖案、綠衣裳、綠拖鞋. 好會襯色。
 







縫製蠟染衣裳。
 







蠟染坊門前兩座穿著民俗服飾的人偶。
 







離開蠟染坊, 往訪木雕店。
巴厘的雕刻(木雕、石雕)、繪畫和手工業品也以其精湛的技藝,獨特的風格遐邇聞名。在島上處處可見木石的精美雕像和浮雕,因此,該島又有“藝術之島”之譽。
 







這間木雕店很嚴, 不准遊人於店內拍照。你一舉起相機便有店員前來干涉。但不拍又不甘心, 我怎按捺得住, 用小相機偷拍了幾張。



 



















室外的雕刻匠人為鷹雕像加工。這裡准許拍照。
 







我喜歡這充滿動感的一刻。
雕刻匠正在聚精會神為鷹的尾部羽毛加工。他身後的一位好奇的女士也在專心地看, 兩人的視線集中在一點。而鷹也好像在因被撩撥而振翅擺動。
 







好啦, 羽毛整靚咗, 依家見得人喇。
 







隻隻眼望望, 心思思想出街放低幾兩。
 







木雕店後園的石像。
 







出浴咁多人睇住, 羞煞奴家了。唯有拉起件衫半遮面囉。
 







兜售頸巾的流動小販。
 







今天藝術氣氛特別濃厚, 離開木雕坊, 又去參觀油畫店。
 







正在繪製草圖的畫師凝望空氣, 似在尋找靈感。
 







另一打稿畫師。日畫夜畫, 輕駕就熟。
 







畫師正在為天空上色。大概是流水作業方式的繪畫工場吧。
 







出售的畫作。有翅膀的紅青藍綠飛頭, 調子有點詭譎。
 







三層傘係咪多此一舉? 落完雨唔知點收番埋?
 







標準的峇里男子服飾。咁有型, 可能係峇里女子眼中的俊男哩。 星「金秀賢嚟峇里島可能要企埋一邊。
 






從油畫店探身外望的畫師, 站在精雕細琢的門框內, 彷似畫中人







油畫店前一抹可愛的翠綠。
 







藝術不能飽肚, 是時候吃午飯了。這是午飯地點Panorama Hotel
 







團友依團號編排入座, 唔駛咁狼忙去霸位。
 







這頓叫做烤鴨餐, 味道不錯。
 







餐廳臨池而建, 在這裡進餐別有一番風味。 可惜荷花未全開, 少了一點情調。
 







池塘一角。
 







孤芳自賞的唯一一朵荷花。
 







餐廳池邊的小橋流水。

 







園中攀附樹上的蘭花。
 







餐廳內四處擺放了石像, 笑容有點傻兮兮的。
 
















餐廳壁上的一面沒有入口的金箔木門, 雕工十分精緻。
 







小胖子吃飽了攤在椅上玩iPad。咁識嘆, 難怪會肥。
 







細佬唔執輸, 爬上來耍一招「天殘腳」, 手到機來。
 







離開餐館又再上路。途中看到田間農夫, 忽然想起法國田園畫家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的大作<拾穗者>。行車匆忙中舉機拍下。雖然鬆郁濛, 當油畫睇下都可以。
 







米勒的原作<拾穗者>。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