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心中都有一個或多個心存敬仰甚至想仿傚的英雄人物 (Hero): 鋤強扶弱的豪傑、儆惡懲奸的清官、捨身救國的義士、挺身救美的勇士、風流倜儻的俠客...。英雄不論出身與性別, 可以是地位崇高, 可以是亦文亦武的人物, 也可以是販夫走卒屠狗之輩。但他們共通之處就是具有優秀品質和強烈的人格魅力,
行事有超越常人的能力或勇武,
因而受到大眾的擁戴。中外古今歷史中不乏英雄: 荊軻、岳飛、包青天、霍去病、鄭成功、秋瑾、亞歷山大、拿破崙...以至傳說中的虛構人物如武松、花木蘭、郭靖、羅賓漢、圓桌武士、超人、蝙蝠俠、神話中捨身偷天火賜給人類的普羅米修士...例子不勝枚舉。
英雄的對立面當然是十惡不赦、人人得而誅之的大惡人。但在這兩者之間存在了
一種界限曖昧的人物: 反英雄 (Anti hero)。反英雄是文學、電影、戲劇作品中有着屬於反派的缺點但同時又具有英雄氣質的角色。有時他們還貪婪,自私,懶惰, 也沒有通常我們用來將英雄與普通人區分的勇敢、自我犧牲等品質, 但又不足以被稱為惡人。他們有一個矛盾的共同特點,那就是一個被腐敗和不公體制困擾逼迫出來的非英雄式人物。他們感到無助,不相信傳統價值,沒有任何信仰,但他們能夠接受現實, 並以局外人的心態存在, 而往往在這種惡劣的狀況下顯現了他們高尚的一面。西方那位騎瘦馬執長矛挑戰風車的「唐吉訶德」可說是反英雄人物的代表者。而我們的「韋小寶」 (《鹿鼎記-金庸小說》主角)也屬這類人物。韋小寶是文盲,母親是妓女,韋小寶自小在妓院中長大,為人好賭、好色,三妻四妾、偷呃拐騙、賭錢作弊更是家常便飯,卻又不乏江湖義氣, 另人既恨又愛。
最近讀了一本以反英雄為題材的好書: 《Two Spanish
Picaresque Novels --- Lazarillo de Tormes / The Swindler》。介紹本書之前, 先來了解Picaresque Novels這種文學體裁是什麼。Picaresque Novels是指以「流浪漢和無賴」為題材的小說 (或稱「浪人小說」--- 西班牙語pícaro一字意指流浪漢、流氓、冒險者。) Picaresque Novels萌芽於十六世紀的西班牙。十六世紀前西方思想處於「超自然模式」(焦點集中於上帝,把人視為神創造的一部份)。十六世紀時西班牙開始進入文藝復興時期(比義大利要晚一世紀多), 而思想也踏入「人文主義模式」(焦點集中於人 --- 以人的經驗做為人對自己、對上帝、對自然的出發點)。這時西班牙國勢強大, 遍處殖民, 版圖擴大, 然而要維護這麼大的版圖,西班牙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平亂導致戰爭不斷,造成壯丁減少,農業人口縮減:支出增加,只得擴大課稅範圍,造成人民生活困苦;整體的社會、經濟都受到衝擊,因此在文學作品中就產生了刻劃中下階級困苦生活的作品 --- Picaresque Novels。
西方在十六世紀中葉仍盛行「騎士小說」 (Novelas de caballería)。故事內容多是英雄美人的傳奇、無敵的勇士、無雙的佳人、崇高的道德、深摯的愛情、神奇怪誕的魔法師、巨人、怪獸、毒龍處處。
繼「騎士小說」之後盛行的是「田園小說」,寫超塵絕俗的牧童牧女談情說愛的故事。由於西班牙的社會動亂頻仍, 經濟波動, 民不聊生, Picaresque Novels這類攻擊時弊的文學作品也就應時而生。
Pícaro (流浪漢、流氓、冒險者) 是指在社會上無立足之地的小人物。 這類無業遊民,出身微賤,沒有家產,沒有行業,往往當傭僕謀生,也沒有固定的主人。他們到處流浪,苟安偷生。有的是玩世不恭,有的是無可奈何。他們對國家的法紀和社會秩序都格格不入,可是他們並不公然造反,只在法網的邊緣上圖些便宜,如欺詐訛騙、小偷小摸之類。流浪漢從來不是英雄,他們是「非英雄」(antihero)或小人物。 「浪人小說」並不歌頌無賴, 只是藉主角的遭遇,揭露社會上各個角落的齷齪,諷刺世人的卑鄙;也藉主角的為非作歹,一面寫良民愚蠢可欺來逗笑取樂,一面寫歹徒不得好下場來警頑勸善。
反英雄形象現在很流行, 成為不少文學、電影、戲劇的題材。現代作家試圖將反派描繪成心理複雜的、本性不壞甚至是好的角色。因此反英雄與反派的界限有時是不清晰的。
好了, 現在回過頭來介紹上述的《Two Spanish Picaresque Novels》。本書包含兩個獨立故事: (1) Lazarillo de
Tormes ; (2) The Swindler。
《Lazarillo
de Tormes 小癩子》
本書不是堂皇浪漫的英雄美人騎士小說,也不是超塵絕俗的田園小說, 而是描述一個卑賤窮苦孩子痛苦遭遇的故事。 故事主人翁小癩子Lazarillo自小被母親交給盲丐撫養, 做了他的導盲童。可惜盲丐對小癩子十分苛刻, 過着非人生活。小癩子被逼離他而去, 接著遇上不同的主人, 伺候一個又一個。無奈所遇都是立心不良的人。 小癩子屢遭離棄,親身領略人世間種種艱苦,在不容他生存的社會裡到處流浪,掙扎著生存下去。這裡沒有高貴的理想,只有痛苦的現實,而卑賤的癩子代替了高貴的偉大人物,成為故事的主角,讓人體會出在貧乏低微的生活歷程中,癩子為求茍延殘喘所散發出不為勢屈的生命情調。
《Lazarillo
de Tormes》出版於十六世紀中期西班牙, 作者不詳。書中內容對社會時弊諸多挖苦和攻訐: 乞丐、演員、高官、紳士、妓女、貴胄王公、名媛貴婦、神父、修女、學生、苛刻主人、詩人、不學無術的評論家、劇作家, 尤其是腐敗的教會 (包括歐洲中世紀由神父出售的贖罪券 ― indulgences)..., 無一倖免。 當年此書被視為異端邪說(heretical)
而被列為禁書, 因此作者只得以匿名出版作品。
本書文字質樸簡潔,故事精彩生動,真實反映中世紀西班牙的社會狀況,開啟了流浪漢小說(La novela picaresca)先河,並成為同類作品鼻祖, 對後世同類體裁的作家影響尤深, 如: 賽萬提(Cervante)的《唐吉訶德》、Henry Fielding的《Tom Jones》(風流劍俠走天涯)、馬克吐溫(Mark
Twain)的《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頑童流浪記)、迪更斯(Charles
Dickens)的《Oliver Twist》(苦海孤雛) 、笛福(Daniel Defoe)的《Moll Flanders》、中國漫畫家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
《The
Swindler 騙子》
《The
Swindler》一書於1604年出版。作者弗朗西斯科•德•克維多 (Francisco de Quevedo, 1580-1645)是一位西班牙貴族政治家,也是巴洛克(Baroque)時期的著名作家和傑出的詩人之一。
《The
Swindler》是Quevedo唯一的小說作品。作者以書中主角Pablos作第一身的身份, 敘述了主角對人生兩個目標的追尋: 學習高尚的品德和成為一位紳士(a caballero)。 Pablos出身低賤。父親是理髮師(後因犯罪被判絞刑), 母親兼娼婦與巫婆於一身。由於生活艱苦, Pablos只得跟隨某富人的兒子作侍從遠離家鄉出外謀生, 自此浪跡天涯, 以不擇手段的方法, 過着偷呃拐騙的生活向上層社會攀爬。可惜最終夢想空, 落得一敗塗地。
《The
Swindler》被視為對當代西班牙腐敗社會一個深刻的諷刺。作者擅於駕馭文字, 把文字遊戲(word play)如俏皮話、雙關語玩得出神入化。同時書中也有不少低層社會的行話、黑話、暗語(argot), 用得十分傳神。故事只有一百三十多頁, 短小精悍, 人物描寫生動, 筆觸風趣, 讀來屢屢令人捧腹, 誠為解悶佳品, 幸勿錯過。
英譯者Michael
Alpert譯功上乘, 他的翻譯被視為眾多譯本中最佳的版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