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那些回不去的文學時光,
在最美的散文裏遇見真實的自己。
處於香港這文化狹隘之地, 近年來已少見懾人心神的文字。雖然城中不乏所謂"作家", 阿豬阿狗爭相出書, 然而當中大都是不堪入目之糟粕, 難以卒讀。 這更讓我懷念徐志摩、朱自清、魯迅、郁達夫、何其芳、冰心、沈從文等這些我的早年啟蒙大師。
最近一口氣看完兩部書: <撫摸北京>和<五味>。讀畢兩書, 有如久旱逢甘露, 如沐清風, 喜悅之情溢於心中。
兩書皆為當代多位內地作家作品的收錄, 由於多屬具有回憶性質的隨筆,
因此文字寫得真實坦率。加上筆者都是學者/藝術家, 健筆之下, 流淌着質樸簡潔、瀟灑自如侃談式的風格。文章多寫個人感情與情趣、閑情生活瑣事,行文從容閒適, 風格纖細,面貌親切, 間中不乏幽默與諷刺。篇篇都是不可多得的白話文散文, 實為愛好寫作人士學習的典範。
以下是兩書的簡介:
<撫摸北京>
篇者: 鄒仲之。本書精選34位當代作家、學人言說北京的散文、隨筆42題。內分七輯,或談論北京整體風貌的歷史變遷,或述說局部區域的印象感受;或感歎胡同、寺廟等人文景觀的日漸消逝,或描摹四合院、大雜院裏的日常生活;或憑弔不堪回首的饑餓記憶與文革往事,或縷述旅食京華的苦辣酸甜。是憶舊念往,也是感新說世,關乎一個城市的歷史與命運,也折射出一個時代的風雲與滄桑。
<五味>
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 以短篇小說和散文聞名, 被視為京派作家。
汪曾祺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和儒家思想影響,在創作上主張回到現實主義、表現民族傳統、表達純真、自然的情感。他的小說大都取材民情風俗、日常生活,語言自然、活潑;文風清新、質樸;意境優雅、唯美。他的散文刻畫民俗、民風,形象、生動,蘊涵著對民族文化傳統的深切情感。他說,「風俗是一個民族集體創作的抒情詩,它反映了一個地方的人民對生活的摯愛,對活著所感到的歡愉」。
讀了這部名為《五味》的文章,也許大家會有一種感覺,原來生活中的瑣細也能寫成文章。是的,不僅能寫,而且還能寫得有滋有味,妙趣橫生。有人說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他自己也說:寫字、畫畫、做飯是“業餘愛好”。他寫過很多談吃的文章,此書所選就側重這方面的內容,從中可以看出其作為郇廚的“別樣才情”。讀其文,如睹其人,好一個可愛的老頭!這是在談吃,又哪裏是在談吃,分明有逝去的時光在,亦有一種從容在裏頭。
以下是一些文壇名家對汪曾祺的評語:
賈平凹: 汪是一文狐, 修煉成老精。
王安憶: 總是在最平凡的字眼, 組成最平凡的句子, 說一件最平凡的事情。
葉兆言: 他顯然是個另類, 是個蕩漾着青春的老頑童, 雖然和年輕人的方式完全不一樣, 然而在不屑主流這一點上找到共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